作為備受矚目的“獨角獸”生產大戶,環保行業正成為資本狂歡的盛宴。2017年,環保企業IPO通過率高達八成,然而進入2018年,形勢急轉直下,環保企業IPO通過率大大降低。到底發生了什么?
回顧2017年,在環保產業突飛猛進的大好形勢下,多家環保企業成功上市,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,得以借助資本力量,實現企業力量的快速增長。 據中國環保在線統計,2017年全年在A股上市的環保企業分別為:博天環境、德創環保、海峽環保、聯泰環保、上海環境、上海洗霸、中持股份、中環環保;在H股上市的環保企業分別為:滇池水務、中國光大綠色控股、立高控股、萬成環球控股、興瀘水務。
進入2018年,環保板塊的熱度不減,項目中標及收購公告此起彼伏,種種跡象表明,這一年,環保企業們有望迎來IPO黃金機遇期。
然而截至3月2日,新一屆發審委共審核四家生態環保產業的IPO企業,其中包括山東泰和水處理、上海梅思泰克環境在內的3家被否、綠色動力環保暫緩表決。IPO通過率放緩,環保企業的IPO進程遭遇滑鐵盧。這與監管層鼓勵“滿足互聯網、智能制造、生物醫藥、生態環保四大行業、且符合現有制度規則”的企業抓緊申報IPO明顯相悖。
IPO放緩,到底發生了什么?生態環保領域未來的“獨角獸”們真的會誕生嗎?不少人抱有這樣的疑問。中國環保在線認為,從2018年開始,環保企業IPO低過會率將成為常態,新一屆發審委從嚴審核的態勢更是“沒有最嚴,只有更嚴”。
生態文明作為千年大計被十九大重點強調;2018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明確指出“污染防治”是未來三年的工作重點;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后三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;生態文明建設一再被強調并翻開新篇章;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生態理念深入民;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啟動、排污許可制度全面推廣,環保政策頂層設計日益完善……
在如此大背景下,環保企業的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,過去“僅以業績為王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,企業規范運作越來越受重視。為了規避市場金融風險,優化A股市場,優中取優,發審委強化IPO審核,為大勢所趨。
在中國環保在線看來,目前市場監管力度尚不能真正實現“良幣驅趕劣幣”,在審批環節強化力度,防治劣幣進入市場,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手段。顯然,就目前來看,該雷霆手段達到的效果,對于提升上市企業的質量大有裨益,是監管層與市場都想看到的結果。
好消息是,在3月27日召開的2018年第52次發審委工作會議上,由北京國資公司控股的中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——綠色動力環保首發獲得通過。這也意味著A+H再添一只環保股。
資料顯示,綠色動力環保于2014年6月19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,成為繼中國光大國際后第二家登陸香港市場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,并于2016年申報A股上市。目前,集團正在向產業鏈上游垃圾收運、餐廚垃圾及垃圾處理一體化發展,并且在2017年收購危廢公司。
突出重圍的綠色動力環保是否會成為環保產業的“獨角獸”,是否還會有更對的環保企業成功跨入資本市場攪動風云,都還需要時間來證明。